- 信息時間:2025-06-26 14:05
- 瀏覽次數:
近日,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在江蘇省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率先完成“近現代中國蘇州絲綢文獻遺產數據集”登記與公示,并于6月18日正式獲得江蘇省首個檔案數據領域的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確認單。此舉標志著以行政事業單位為主體的檔案數據資產登記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深挖文獻遺產數據價值、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一是以事業單位為主體,構建數據資產閉環管理新范式。為確保登記高效規范,中絲館聯合蘇州市大數據局、市信息登記中心成立專項工作組,嚴格遵循《江蘇省公共數據資源登記管理規范(試行)》,明確數據分類標準、登記流程和安全規范,開展數據梳理,涵蓋紋樣風格、生產來源、銷售區域、工藝技藝、圖案實樣等12項數據目錄。此次實踐首次探索了以機關事業單位為主體,貫通“檔案數字化建設→知識產權確權→數據資產登記→數據資產授權運營”的創新管理模式,為行政事業單位數據資產管理提供可復制的“蘇州經驗”。
二是雙登記強根基,知識產權護航數據確權。數據資產實現閉環管理的關鍵在于知識產權和數據資產確權2個環節。今年4月28日,作為江蘇省知識產權主管部門的試點,中絲館成功完成“克利緞等紋樣工藝流程及貿易數據集”知識產權登記,為數據資產權屬奠定法律基石。在此基礎上,6月18日又聚焦絲綢紋樣與工藝流程的文化價值及專業性,完成了在江蘇省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登記工作,實現了知識產權登記與數據資產登記的緊密銜接,為后續數據規范交易與價值轉化掃清障礙。
三是數字底座夯實,激活遺產多維價值。依托蘇州市大數據局項目,搭建資源庫、知識庫、展示庫于一體的絲綢檔案文獻遺產保護與傳承平臺,打造“文獻遺產+科技+知識產權”的數字文化資產應用新場景。現已完成6000余件絲綢檔案數字化采集及12萬頁科技檔案元數據標注,預計2027年實現文獻遺產檔案核心資源的全量數字歸檔。
下一步,中絲館將以首批登記成果為起點,持續完善數據資產治理與動態更新機制,推動優質數據集接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深化探索“登記—確權—應用—增值”的數據資產價值轉化路徑,讓沉睡的絲綢檔案數據在新時代真正“活起來、跑起來、用起來”,為全國文獻遺產數字化活化利用貢獻蘇州智慧。
作者:蘇州市工商檔案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