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館接受鎮江籍文字學家胡邦彥先生珍藏文史資料捐獻
- 信息時間:2025-05-19 17:06
- 瀏覽次數:
近日,鎮江籍文字學家胡邦彥先生珍藏檔案資料捐贈儀式在鎮江市檔案館舉行。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王文生出席。
此次捐贈的胡邦彥先生珍藏文史資料涵蓋明清至近現代的古籍、手稿、字畫、拓本、書信、日記等8000余冊(件),是市檔案館歷史上時間跨度最大、史料品類最豐、精品珍品最多的一次個人捐獻接收。其中包含清嘉慶五年奏折、光緒年間銀票原件、光緒十九年科舉考試試卷及評語、楠木箱裝《百衲本二十四史》、晚清重臣張之萬(張之洞堂兄)字畫、明版《尚書要旨》、《說文解字》、陳寶琛(清宣統帝師)書寫的墓志銘原件,以及胡邦彥與葉圣陶、錢鐘書、楊絳來往信件等。這些不可多得的檔案珍品,不僅凝聚了胡邦彥家族數代人的心血,更是鎮江三千年歷史文脈的“活態見證”。
檔案工作肩負著“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的神圣職責,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王文生強調,市檔案館應以此次捐贈為契機,筑牢存續根基,做好“保護修復”文章。建立“胡邦彥個人全宗”,堅持“搶救性修復+數字化保全”雙軌并行,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實現檔案的長久保存和便捷利用;深挖學術價值,做好“開發賦能”文章。統籌資源聯動,推動史料研究從“單點突破”向“體系化協作”升級,力爭在甲骨文釋讀、金石學領域形成更多突破性成果,持續擦亮鎮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講好鎮江故事,做好“宣傳推介”文章。講好胡邦彥先生“以字為舟、溯千年文脈”的學者風范,講好胡氏家族“書香傳家、寄鄉梓情深”的動人篇章,倡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共同營造“守護城市記憶、共筑精神家園”的濃厚氛圍。
作者:鎮江市檔案館 羅 蕓、柴昊淼